攀枝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ZHZHIHUA UNIVERSITY

康养研究

  • 新时代我国智能养老面临的困境与策略探析

    曹均学;徐圆晶;

    智能养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短缺,推动我国老年人健康生活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有效方法。但智能养老仍面临法律规范缺位、人力与技术供给不足、传统伦理关系受冲击、农村推广难等多重困境。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规范高效的智能养老体系;企业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深化技术安全和内容创新;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农村老人智能化服务;家庭和社区加强协同合作,助力老人合理使用智能产品。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才能助力智能养老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

    2025年05期 v.42;No.20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郭磊;赵浩华;

    社区居家养老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是传统养老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552篇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与统计分析,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可视化呈现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研究脉络清晰,发文量受政策和老龄化进程影响,历经了四个阶段。《中国老年学杂志》《社会保障研究》《人口与发展》是高发文量期刊。核心作者群体和机构间合作尚在发展中,研究热点集中在居家养老、社区、老龄化等方面,“居家养老”与其他关键词共现关系最紧密。研究主题呈多元化特点,研究趋势向技术进步与政策导向的养老服务发展。未来研究应聚焦数字技术融合、医养结合模式探索及多元化服务路径,以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效率与人性化,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2;No.205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郭一宁;张宁;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力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现代文明,是具有强烈文化自信的先进文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力,需要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文化复古主义的束缚以及盲目西化带来的挑战。因此,要求我们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打造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力建设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为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5年05期 v.42;No.205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陈佳佳;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尤其是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面临不少难题。数字乡村建设是当前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素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在具体实践中,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乡村治理仍需完善、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薄弱等现实问题,要从着力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逐步完善数字乡村治理、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着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2025年05期 v.42;No.205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论区域产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立新;寇尚乾;

    高校分类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针对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高校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对称性缺失、高校人才培养与供给竞争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坚持区域产业导向,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育人体系:一是坚持校地相融,以区域产业布局引领专业设置地方化;二是坚持产教融合,以区域产业需求推动课程建设生产化;三是坚持科教融汇,服务新质生产力实现培养过程数字化。

    2025年05期 v.42;No.205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气场”及其提升策略

    黄元全;张竞文;刘芳玙;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需要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气场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物理学界“场”的相关理论,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等进行融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气场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提升思政课气场的基本策略。

    2025年05期 v.42;No.205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蒋彤彤;

    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连绵发展的价值根基,是大学生坚守文化根脉、传承文化精髓的基石。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其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持续推动育人路径守正创新。研究针对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成效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即以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聚焦育人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强化多元协同育人,并借助信息技术,拓宽育人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025年05期 v.42;No.205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孝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实践进路

    刘影;

    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孝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结合,实现其创新性融入,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立足文化自信,探讨新时代传统孝文化创新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进路。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传统孝文化现代转化,重视家教家风建设、推进孝文化家庭传承,筑牢学校教育基础、创新传统孝文化的话语体系,修炼自我孝行、做传统孝文化的坚定践行者的实践进路,以期为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合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5期 v.42;No.205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本科院校“招就培”联动专业评估体系中生源质量分析评价研究

    程江珂;王军;陈晓兰;

    本研究聚焦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招就培”(招生-就业-培养)联动专业评估体系中生源质量的分析评价模型构建。在全球竞争加剧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本研究选取某应用型本科院校2022—2024年本科二批次普通类考生数据为样本,多维度剖析考生基础信息、录取分数位次、志愿填报偏好及核心科目成绩。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与预处理,解决了数据缺失与标准化问题,构建了涵盖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数学、语文及外语成绩的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现了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客观、科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间生源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为高校优化招生策略、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及持续完善“招就培”联动评估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与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42;No.205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自然科学研究

  • 攀西地区钒钛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

    郑彬;

    深入研究攀西地区钒钛产业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对钒钛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研究发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钒钛产业的转型升级,但在技术稳定性、专业人才、资金投入、实践路径、数据安全保障及数据互联共享和环保压力下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行数据化管理与数据互联共享和强化环保投入与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等对策,以推动攀西地区钒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42;No.205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交IC卡大数据的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

    周方晓;何毓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对于老年人的日常出行需求,有关其出行模式和出行特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攀枝花市公交IC卡大数据,通过分析老年人使用公交IC卡的出行记录,深入探讨老年人的出行行为和空间特性。从IC卡类型、出行次数、时间、频率及换乘等方面,对老年人的出行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公交出行路径,识别老年人的兴趣地点和居住分布等,揭示老年人客流的空间分布和出行目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改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2025年05期 v.42;No.20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车辆姿态检测系统研究

    缪志农;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动态场景中位姿估计的精度与稳定性挑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融合微型传感器与分布式计算的协同处理框架。通过整合自适应噪声抑制算法与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克服传感器漂移和外部环境扰动对定位精度的双重影响。创新性地引入时空补偿机制与容错控制策略,显著增强了系统在急加速、强转向等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实验验证显示,该方案在高速变道、连续弯道等场景下保持航向角误差低于0.5度量级,数据更新频率达到车载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研究成果为智能载具的环境感知模块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其技术路径可扩展至无人机导航、移动机器人定位等领域,推动动态场景感知技术的实用化发展。

    2025年05期 v.42;No.205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C-Crash的车人碰撞事故仿真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黎辉;吴忠雨;蒲红梅;

    基于PC-Crash软件动力学理论建立轿车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数据迭代过程以及相关事故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出对事故再现结果有影响的参数。对获取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运用正交表结合方差分析对所得敏感性参数进行敏感程度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车人碰撞事故进行仿真实验和再现分析,用以验证其真实可靠性。结果表明,按参数敏感性顺序辅助建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的仿真模型,其再现结果与实际事故情况基本相同且所需时间较短。

    2025年05期 v.42;No.205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早期胃癌诊断中日本标准与WHO标准的对比研究

    肖华静;徐嘉忆;卢德露;徐德;沈国菊;

    目的:比较WHO和日本标准对胃活检病例病理诊断的差异,探讨诊断差异原因,并筛选可用于辅助诊断胃上皮内瘤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材料与方法:收集175例有术前胃活检切片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的病例,由高年资病理医师分别按照WHO和日本标准复阅病理切片。对比两种标准下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率,并对30例术后病例进行HP、P504S、MUC5AC、MUC6、C-MYC、Ki-67、P5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WHO标准与日本标准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WHO标准诊断高级别异型增生与术后符合率最高,日本标准诊断无肿瘤符合率最高。P53、P504S和Ki-67在正常胃粘膜至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C-MYC、HP、MUC5AC和MUC6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WHO和日本标准在胃活检诊断中存在显著差异,P53、P504S和Ki-67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辅助价值。日本标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高级别异型增生和癌的诊断准确性,为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5年05期 v.42;No.205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本刊属于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学者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踊跃投稿。一、来稿结构与格式1.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表达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2.作者。题名下标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及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并在首页下或文末提供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基本信息(姓名、职称、学位、电子信箱)。3.摘要。用300字左右的简明语言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着重说明论文的创新和发现(如新视角、新材料、新方法、新发现、新观点等)。用第三人称论述,不用“本文”“该文”“作(笔)者”等。

    2025年05期 v.42;No.205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