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ZHZHIHUA UNIVERSITY

康养研究

  • 老龄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陈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社会问题的关键途径。智慧社区建设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升社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当前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着老年人对技术适应性较低、社区基础设施与系统资源整合不足、资金与人才短缺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提出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与社会多方合作、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智慧社区能够有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福祉,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2025年04期 v.42;No.20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养老服务区域化实践:泉州禾康与“大物移云智”融合

    林晓婷;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区域化实践备受关注。文章聚焦泉州禾康,探讨了“大物移云智”技术在泉州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中的实践,分析了智慧养老服务的背景、内涵、意义及创新实践。智慧养老服务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泉州禾康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开发智能化产品、整合资源和建立专业化队伍,推动了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然而,该模式仍面临信息技术融合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参与主体缺失和资金资源投入不完善等挑战。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多元主体参与局面和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等应对策略,以促进泉州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为区域智慧养老事业注入活力。

    2025年04期 v.42;No.204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张旭辉;陈江;谢婷;

    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以来,在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论文系统总结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做法与成效,深入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进而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做强”第二产业及“做特”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精神共同富裕等。

    2025年04期 v.42;No.204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同富裕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质量耦合协调度评价

    潘癸邑;陈闻君;

    文章基于2003—202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在采用熵值法测算新型城镇化和农民收入质量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分析、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及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整体新型城镇化、农民收入质量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各省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内的差异在逐步扩大,中西部地区内差异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间的差异有扩大趋势,中西部间差异逐渐缩小,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且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特征。

    2025年04期 v.42;No.204 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旅游地主客间情感凝聚对目的地信任形成的影响研究

    刘卫梅;龙晨露;

    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任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不断提质升级,但仍存在不诚信现象。本研究以情感凝聚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情感凝聚、主客互动和旅游者目的地信任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对乡村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中介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在线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地主客间情感凝聚直接影响旅游者目的地信任和主客互动;主客互动直接影响旅游者目的地信任;主客间情感凝聚通过主客互动间接影响旅游者目的地信任的形成。最后,从好客环境、好客服务、好客活动和好客符号方面提出了好客文化的本地化根植,也从体验性活动设置、社区活动和机会提供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主客间情感凝聚和互动频率的建议。这从情感和主客交互视角丰富了目的地信任形成的理论基础,也为乡村旅游地信任机制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5年04期 v.42;No.204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空间异化及失衡度影响因素

    庞家朋;李梦园;

    旅游效率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为案例区,基于2008—2021年统计面板数据,通过DEA-BCC模型、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分别用于旅游效率测算、旅游效率空间异化、旅游效率失衡度评价和旅游效率失衡度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地区综合效率平均值排序为下游>上游>中游,2018年后旅游效率空间发生异化,下游地区原有旅游效率高值集聚格局被打破;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总体失衡度呈下降趋势,地区间交叉重叠现象对总体失衡影响最大,地区内失衡度大小排序为: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地区间失衡程度大小排序为: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因子探测表明各影响因素解释力大小排序为:旅游资源禀赋>国内旅游流>文化实物载体>旅游接待能力>国际旅游流>人力资本水平。此外,实体投入指标相较于产出指标对旅游效率影响更为明显。交互探测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失衡度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在多因素共同作用时,其综合效益会增强,且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明显催化作用。

    2025年04期 v.42;No.204 5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

    刘阳;姜培华;张必武;

    随着城市化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被广泛视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对2005—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方法,本研究证实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方面显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不仅直接通过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改进提升经济效率,同时也间接通过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此外,本文还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受益最显著。这些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在区域经济规划和智慧城市项目实施中考虑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的依据。

    2025年04期 v.42;No.204 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年警察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朱紫高;解冰;

    借鉴成熟量表对221名青年警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青年警察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年警察对工作价值观各维度的关注度依次为:长期发展、人际和谐、功利导向、创新导向、内在偏好;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均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控制变量则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为提升青年警察工作满意度,公安机关应切实关注其在长期发展、人际和谐、功利导向、创新导向和内在偏好方面的多元价值观需求,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投身公安事业,并激发整个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青年警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公安工作中,勇担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时代重任。

    2025年04期 v.42;No.204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学与文化研究

  • 情感动员:三线建设的组织动员策略研究

    陈君锋;任倩;

    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为应对复杂时局而在我国中西部内陆腹地开展的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战略行动。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三线建设,国家号召大量工人、知识分子、党政干部远离繁华都市,来到条件艰苦的三线地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人对于三线建设具有复杂的情感。他们既有对外来侵略势力的痛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新生活的热切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三线人在持续的互动中激发了对三线建设的热情。随着三线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三线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纽带积极动员他们投身于三线建设,并为三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04期 v.42;No.204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寻找·回答·再探索:余华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演进之旅

    韩剑南;罗晓晴;

    余华的小说创作生动地展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在20世纪80年代,他的小说以血腥、暴力为主要特色,同时融合了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揭示生命存在的残酷和冷漠,反映出余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悲观认知和对人生意义的迷茫。到了90年代,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逐渐抛弃了虚空的背景,开始与现实社会相联结,余华也从早期的虚无中寻觅到生命的意义,确立了“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生命价值在不懈的努力中逐渐显现,生存状态不再全然荒凉。进入21世纪,余华的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化,主题也更加多样化,不过生命意识探究依然是创作的核心,并且现实关怀的元素更多,尤其是《兄弟》《文城》等作品中正面主人公开始出现,为原本悲观的生命底色增添了亮色,展现出余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转变。

    2025年04期 v.42;No.204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约恩·福瑟《一个夏日》中的气氛空间与人的存在

    牟淑唯;伏飞雄;

    约恩·福瑟的《一个夏日》展现了许多独特的气氛,其展现气氛的构成物如“海”或理想的“家”,某些时候的“窗边”,非常不同于传统叙述文类如小说、戏剧仅仅将之作为一种故事背景或客体对象,而是直观地显现为一种气氛化的空间,与特定人物的生命体验交响从而意指着人的本真存在选择,与读者的阅读体验共鸣。这也正是他作品的独特与动人之处。这似乎可与波默的气氛美学构成某些互文式阅读。这种阐释,为解读福瑟剧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阈。

    2025年04期 v.42;No.204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书评

  • 利益格局重构与制度创新:去产能研究的多维突破——评史仕新等的专著《去产能进程中利益主体行为与协调机制研究》

    杜受祜;

    <正>去产能进程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产能过剩治理始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议题。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去产能进程中的利益主体行为与协调机制研究》(以下简称“专著”),以利益关系为切入点,系统解构了去产能进程中多元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协调机制,为理解中国特色产能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框架与实证范本。专著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范式,深入剖析了去产能背后的利益矛盾演化规律,其研究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展现了新时代学术研究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担当。

    2025年04期 v.42;No.204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本刊属于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学者按照投稿须知要求踊跃投稿。一、来稿结构与格式1.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表达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2.作者。题名下标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及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并在首页下或文末提供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基本信息(姓名、职称、学位、电子信箱)。

    2025年04期 v.42;No.204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