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动员:三线建设的组织动员策略研究Emotional Mobilization:A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al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陈君锋,任倩
摘要(Abstract):
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为应对复杂时局而在我国中西部内陆腹地开展的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战略行动。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三线建设,国家号召大量工人、知识分子、党政干部远离繁华都市,来到条件艰苦的三线地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人对于三线建设具有复杂的情感。他们既有对外来侵略势力的痛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新生活的热切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三线人在持续的互动中激发了对三线建设的热情。随着三线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三线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纽带积极动员他们投身于三线建设,并为三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KeyWords): 情感动员;三线建设;组织动员;情感展演;情感建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22FDJB020);;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一般项目“川陕革命老区军工遗产群的旅游开发研究”(SLQ2021CB-01)
作者(Author): 陈君锋,任倩
DOI: 10.13773/j.cnki.51-1637/z.2025.04.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金龙.从情感维度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3):16-19. [2]杨国斌.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J].传播与社会主义学刊,2009(9):39-66. [3]裴宜理.重访中国革命---以情感的模式[J].李寇南,何翔译,中国学术,2001(4):97-221. [4]李志毓.情感史视野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7(11):14-17. [5]王晴佳.为什么情感史研究是当代史学的一个新方向[J].史学月刊,2018(4):5-10. [6]《我们人民厂江西“小三线”9333厂实录》编委会.我们人民厂江西“小三线”9333厂实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6. [7]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现代上海研究中心.小三线建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6-57. [8]徐有威,陈东.刘寅斌.一个山东小三线家庭变迁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93,275-276. [9]徐有威,陈东林.罗昕.“小三线”建设50周年---一个上海工人家庭的回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371. [10]徐有威,陈东林.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264. [11]白淑英,肖本立.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0-68. [12]黄润清,赵兴胜.政治动员与话语构建:莒南大店“平鹰坟”的故事[J].广东社会科学,2018(2):126-135. [13]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39. [14]张勇.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86. [15]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志》编纂委员会.川中矿区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0:648-659. [16]绵阳市电子工业局.绵阳市电子工业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115-116.
- (1)关于三线地区的范围,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三线地区是指西南的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还有湘西、鄂西、晋西、粤北、桂北等,共涉及13个省区;另一种则认为三线地区包含西南的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湘西、鄂西、晋西,共涉及11个省区,不包括粤北、桂北,原因在于三线建设中广东北部和广西西北部摆的项目较少,而且很快又作了调整,使得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统计中,未将这两省区数据列入三线地区进行统计,故不应将这两个省区列入其中。但两种说法都认为三线地区大致范围是甘肃省乌鞘岭以东、山西省雁门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和广东省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 (1)详见刘盼红、高红霞:《到“内地”去:三线建设动员中的职工心态与工厂应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郭台辉、曾敏:《战争想象:国家架构的动员机制——以攀枝花三线建设为例》,《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2期;谢治菊、陆珍旭:《三线建设时期的备战动员与备战意识》,《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时昱:《政治动员中的国家叙事与青年选择——基于贵州三线建设亲历者口述历史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1期;刘本森:《山东小三线建设中的民工动员》,《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5期。 (2)《三线建设》编写组:《三线建设》,内部资料,1991,第40页。 (3)《九六○厂厂志》编写组:《第九六○厂厂志》,内部出版,2011,第135页。 (4)《九六○厂厂志》编写组:《第九六○厂厂志》,第199页。 (1)《中共东方电机厂第一批搬迁职工迎接工作总结》(1965年10月18日),东电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2-65-155。 (2)《绵纺公司驻国营上海第二十六绵纺织厂工作组关于迁厂工作当前情况的汇报》(1970年11月3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B190-2-99-11。 (3)《建筑工程部一0六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季度工作总结》(1965年10月15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108-01-0507-008。 (4)《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张建益.青春往事》,载《那些年那些事》,内部出版,2015,第11页。 (5)《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刘金龙.近在眼前的往事》,第81页。 (6)《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张桂珍.心里的话》,第152页。 (7)《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王洪平.大山里的乐趣》,第1页。 (8)《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刘小敏.我记忆里的青春岁月》,第45页。 (9)《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温庆成.难忘的军工生涯》,第70页。 (10)《那些年那些事》编写组:《张建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第195页。 (1)左伯:《何处是芳草》,内部出版,2018,第76-77页。 (2)《九六〇厂厂志》编写组:《杨正本.第九六〇厂技术工作回顾》,内部出版,2011,第149页。 (3)南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辉煌的历史——国营八四五一厂的往事》,内部出版,1992,第171页。 (4)南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第6页。 (5)《三机部第六研究所第十一研究所1965年基本建设工作总结》(1966年10月17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010-005。 (6)《中共东方电机厂政治部第一批搬迁职工迎接工作总结》(1965年10月18日),东电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2-65-155。 (1)《上海市印染工业公司迁厂工作组关于原立丰印染厂(现福建三明印染厂)青工孙某某不愿随厂内迁的情况》(1967年5月16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B194-2-31-1。 (2)《公私合营立丰染织厂关于迁厂工作的总结》,上海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B194-1-19-33。 (3)《哈尔滨电机厂汇报支援内地建设的设备和人员情况》(1965年8月17日),哈尔滨电机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65-252。 (4)南平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第103页。 (1)《建厂歼灭战以来的政治思想工作总结和今后的工作任务》(1965年5月8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010-006。 (2)《共青团江油矿山机械厂委员会六四年的工作总结报告》(1965年1月30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88-01-0203-016。 (3)《中共四川省地质局211地质队政治处1964年政治思想工作基本总结》(1965年2月20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3-04-0138-017。 (4)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2000,第24页。 (1)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三线建设在四川—攀枝花卷(三)》,内部资料,2017,第219页。 (2)《河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季度工作总结》(1965年7月9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010-009。 (3)《中国地质工会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委员会一九六五年工作总结及一九六六年工作安排》(1966年3月26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009-016。 (4)《三机部第六研究所第十一研究所1965年基本建设工作总结》(1966年1月17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010-005。 (1)《哈尔滨电机厂支援德阳水电设备厂建设和厂内调整规划》(1965年6月10日),东电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国家领导人视察东电时的指示讲话。 (2)《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队干部参加劳动情况总结》(1965年10月18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3-04-0171-010。 (3)《九六〇厂厂志》编写组:《王立冬.和谐、温馨、配套的社区生活模式》,第237页。 (1)《九六〇厂厂志》编写组:《成良才.谈谈九六〇厂的“月休制”》,第253页。 (2)《在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下胜利前进404职工医院一九七七年工作总结》(1978年1月27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4-01-0420-003。 (3)《德阳水利发电设备厂关于成立100床位800门诊人次综合医院建院规划的指示》(1965年7月21日),东电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2-65-083。 (4)《绵阳市涪江钢铁厂关于第二次企业工业普查工作基本总结》(1981年9月17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105-01-0020-038。 (5)《关于县境内各厂矿支援农业生产情况的报告》,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74-1-15。 (1)《共青团四川省地质局211地质队委员会一九六四年工作总结报告》(1965年2月19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88-01-0203-012。 (2)《三台绵纺织厂团委一九八四年工作总结》(1984年12月29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88-01-0666-032。 (3)《中共江油面粉厂支部第一季度工作总结》(1965年4月19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133-01-0351-012。 (4)《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队65年评比总结》(1966年3月2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87-02-0719-008。 (1)《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政治处一九六四年工作总结报告》(1965年3月10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73-04-0138-016。 (2)《四川省地质局四○一地质队一九八三年总结》(1983年12月3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088-01-0606-003。 (3)《国营七八○厂1980年工作总结》(1981年2月15日),绵阳市档案馆藏,档案号:074-01-0565-003。